气象互助社 发表于 2024-4-2 16:45:21

预出版|一次梅雨季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机制研究:后向发展过程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于:大气科学进展AAS
Cite this article:
Zhang, H. L., M. Xue, H. F. Shen, X. F. Li, and G. Q. Zhai, 2023: Local Torrential Rainfall Event within a Mei-Yu Season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Importance of Back-Building Processes. Adv. Atmos. Sci., https://doi.org/10.1007/s00376-023-3033-6

Download:
http://www.iapjournals.ac.cn/aas/en/article/doi/10.1007/s00376-023-3033-6
预出版一次梅雨季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机制研究:后向发展过程的重要性      2013年6月24日浙江杭州地区发生了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最大4小时累计降水超过150mm,本研究利用实况和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结果,研究强降水的成因。此次过程主要由两条对流雨带造成,一条是过程初期的准静止雨带,一条是由第一条雨带出流边界与梅雨锋的中尺度幅合带相互作用下向上游后向发展的对流雨带。此次降水持续时间为4小时,强降水中心主要发生在后向发展对流雨带出现的2小时内。目前,对于梅雨季由中尺度对流云线及对流冷池相互作用对对流系统发生后向发展过程研究相对较少。
    利用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成功再现了此次过程的两条雨带。基于模式结果,对于后向发展雨带成因及其作用进行分析。从模式结果中清晰地看到新单体不断在老单体的西侧生成,且其发生环境为高对流有效位能(CAPE),低自由对流高度(LFC),并具有充足水汽。老对流的辐出气流加强了原有梅雨锋的低层辐合带的辐合强度,触发新单体。后向发展对流雨带上的高降水效率的单体组成,是造成此次150mm强降水中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去除冷池效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对流冷池是后向发展雨带组织形成的主要影响系统,且本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强降水中心与对流系统发生后向发展关系密切。
关键词:暴雨,后向发展过程,高时空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触发机制,   辐合线,对流冷池
图1 一次梅雨季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机制研究:重要的后向发展过程创新点
本文利用实况和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结果,开展对一次杭州湾梅雨季短时强降水过程成因研究。研究发现此次短时强降水中心与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新生单体不断在老单体上游生成并向老单体移动(即MCS出现后向发展)有重要关系,位于后向发展对流云线上的单体具有低质心、高降水效率的特征。对此次后向发展对流雨带成因研究发现,其发生主要由梅雨锋的低层辐合线及对流冷池相互作用引起。


wp8733684 发表于 2024-4-27 01:00:09

可以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预出版|一次梅雨季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机制研究:后向发展过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