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互助社 发表于 2024-4-3 23:20:54

关于数值模式spin up的一些说明


使用数值模式往往会涉及到spin-up的问题,在气海同途的数值模式交流群中,有不少模式初学者经常感到疑惑。本篇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以及整理的总结。

由于难以得到理想的准确的初始场,模式初始场各变量之间,或者与外部条件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或者不匹配。因此模式启动后,需要运行一段时间,以达到所需的“平衡状态”。而达到这个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称为spin up time(起转时间)。在完成spin up之前,模式的输出结果往往是不可信的。

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或者不同模式,其spin up关注的侧重点与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对于中小尺度气象模式,比如WRF,初始场各变量特别是湿度场,往往过于平滑,使得模式的初始时刻的辐散场、非绝热加热与湿度场之间缺乏一致性,动力、热力过程与水分循环不协调。且中小尺度模式一般是由无云初始场开始的,所以开始需要一定的时间产生相应的云水信息,冷启动之后往往需要若干小时才能产生符合实际的云水信息。


一般认为,WRF模式在6小时即可完成spin up(也许更短,6小时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由于spin up的存在,限制了数值模式在短临预报的应用。因此有不少资料同化的工作,追求尽可能同化云水相关的观测信息,缩短模式spin up时间。

而在气候模拟中,spin up的时间更长。例如在CMIP6的高分辨率模式比较计划 (HighResMIP)中,其第二层级 (Tier-2)试验为1950—2050 年的百年耦合试验。为了在试验前尽可能达到海-气准平衡态,HighResMIP工作组建议先进行约 50年的spin up,之后再以“热启动”(restart) 的方式完成该段试验。

大气的反馈过程较快,而海洋的状态调整和反馈相对较慢。在海洋模式中,spin-up需要的时间更久。海洋模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平衡? 与关注的研究对象和使用的模型密切相关。

在海盆尺度和全球尺度的海洋环流模型中,模式要达到平衡状态较难,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海洋模型用当前的海洋状态(气候态)做初始化,并向前积分,直到环流结构和密度场等平衡匹配。

深海海洋需要数百年的适应,上层海洋只需要大约50年左右。


例如要研究上层海洋过程(比如厄尔尼诺),则一般只需上层海洋(在主温跃层之上)达到平衡状态。

实际上,spin up时间尺度是第一和第二模态的长罗斯贝波(大规模行星波)从东到西穿过盆地、影响水流并最终影响水团特性所需的时间。

沿赤道,第一模态斜压罗斯贝波横渡太平洋约需9个月;然而,第二模态的长罗斯贝波斜压性更强,传播得更慢。因此,在赤道中需要spin up几年时间才能达到平衡。

在中纬度地区,长波传播得更慢。罗斯贝波横渡太平洋大约需要 11 年。对于全球海洋模型,需要几十年才能在海洋上层达到平衡。

如果只考虑正压模式,或者模型是二维的,那么spin up调整时间会更快,大约几天,因为正压波传播得更快。

如果想缩短spin up时间,还可以通过资料同化(nudge)的方式,使得模式状态不断逼近观测。比如正压模型中,可以使用海表面高度资料(SSH)。

此外,如果只关心风力驱动的水循环,例如由 Ekman 抽吸引起的海面斜坡产生的流动,那么几天的spin up时间可能就足够了。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气海同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数值模式spin up的一些说明